奥运的心理暗战 赢家的智胜玄机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


  健康863心理网的筱丹老师认为,运动员只有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发挥超常的实力。中国运动员要想在奥运赛场上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等重要,做好赛前的心理准备,调整好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必不可少。

  赛前的心理准备应集中表现为树立运动员坚定的自信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运动员与竞赛相适应的兴奋过程和适宜的灵活性。要让运动员具备钢丝般坚韧的神经,需要长期系统、科学的心理训练做为基础。同时,教练应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机智而科学地安排预赛和决赛中的战术,调适兴奋程度,保证运动员临场发挥的稳定。

  而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往往与竞赛等级高低、场上胜败形势等成正比,需要运动员个人和教练的及时调适。运动员保持清醒和冷静是最重要的,人在清醒状态下的感知与思维可以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助人在竞赛过程中随机应变,主动把握机会,并及时摆脱对手、裁判、观众等种种可能的干扰,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对手的弱点,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教练本身也要始终保持清醒、镇定的头脑和情绪,通过鼓励、战术调整等方式调节运动员的情绪,减轻运动员的心理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自己的主场,这也为中国运动员的心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自己的主场固然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在同胞的现场支持和亿万观众的热切期待下,运动员也将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化压力为动力,将可能让运动员陷入主场负效应的怪圈。杜丽没能如愿拿下首金就与其巨大的心理压力不无关系。值得欣喜的是,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都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这一结果,这无疑为中国军团减轻了压力,有助于中国的各支运动队以更加平和、冷静的心态投入比赛中。

  奥运是一场伟大的体育盛事。它不仅是力与力的较量,也是智与智的碰撞。心理学的应用将让竞技在强健体魄、愉悦精神之外,发掘出人更多的自主与自信,这无疑是体育的更大价值所在。(文/杨明英)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编辑:龙碧玲 监制:周奕桦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