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常患的六类疾病
医网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中年女性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病症也随之而来。乳腺增生、抑郁症、偏头痛、腰背痛和胆结石是中年女性最易患的五种疾病。
三、心血管疾病
1、高血压在中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据统计40——49岁发病率为14.62%,60岁以上为45.7%,按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为50%。患病人群中90%属原发性高血压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10%是由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引起,称继发性高血压。该病危害性大,常易并发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心肌梗死等症。
2、中风(即急性脑血管病)按病变性质可分出血性中风(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对中年人来说,中风的危害性远超过癌症,是造成中年死亡的罪魁祸首。近年来,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可明确脑部病变部位及性质,对中风的及时诊断有极大的帮助,但诊断明确后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因此重点应做好自我保健和防治。
3、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主要临床表现:心绞痛,冠状动脉分支阻塞造成局部心肌梗死,如严重阻塞、大面积心肌坏死可引起心律紊乱→猝死,中年人如发现胸闷、心前区压迫感,有早搏都要引起重视,及时做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有心绞痛发生,可采用揿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7-8胸椎之间棘突、二肩胛角下角相平处)按压3分钟即可缓解。如心绞痛不能缓解应立即送医院检查。
心血管疾患应重在预防,其措施有:
1、人群预防。要了解高血压、中风、心绞痛防治知识及定期健康普查。
2、注意合理饮食。低盐、高钙、低脂肪、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
3、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起床宜缓不宜急。因姿势突然改变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会突然眼前发黑昏倒,晨起饮水,用以稀释血液,防止血粘度增高,以免引起不测。排便要注意切忌腹压过猛,以免导致中风。
平时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家务劳动、注意劳逸结合,心理平衡。
四、偏头痛
女性易发生偏头痛与体内雌激素减少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月经期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均可引起头痛。临床表现:头痛呈搏动性,多半为一侧痛,有时可为双侧痛;多伴有恶心、呕吐,持续时间大约2-3小时;畏光、怕声音,运动和心理压力可使头痛加剧,有时出现语言与视觉障碍。预防要点:避免精神紧张以及噪音和强光刺激,不吃酒类、巧克力、奶酪及含咖啡因的食物。发作时要在光线暗且安静的房间休息,有助于减轻症状。注意劳逸结合,多做慢跑、骑车、散步等有助于放松的活动,勿乱吃止痛药。
五、糖尿病
隐性糖尿病是中年期多发而被忽略的疾病之一,如某中年病者外阴瘙痒感染溃疡,检查滴虫、霉菌、尿糖均为阴性,经空腹血糖检查阳性,证实是糖尿病。因此,中年期患者没有尿糖并不能排除糖尿病。因中年以后的肾脏葡萄糖阈比青年人高,它阻止或减少尿糖及高渗性多尿的排出,病人没有多饮、多尿的症状。常会因此而漏诊,直到出现并发症才被重视。并发症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白内障,未梢神经炎、肾脏病等等,对健康危害性很大。
中年期糖尿病病人自我保健应注意:
1、精神愉快,解郁解结。如情绪不稳定,七情因素会影响到血糖的波动。要培养乐观情绪,胸襟开阔,与人为善,根据自己的特长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注意冷暖、预防感冒,可减少并发症的诱因。
3、糖尿病易生疖肿,溃破不易愈合。故皮肤清洁工作到关重要。要经常洗澡,少用刺激性肥皂。
4、糖尿病患者须定期至门诊复查,遵照医嘱服从治疗才能控制病情。要严格掌握饮食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