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反复痛经易子宫内膜异位
医网摘要:女性来经时,会出现痛经现象,这不可轻视,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属于中医痛经、不孕、症瘕、月经不调的范畴,不加治理,牵连甚远。
*直肠刺激症
因子宫内膜组织有可能着床在直肠凹陷位置,经期时会感觉便意,在肛门、会阴部位出现胀痛,引发腰腹疼痛,症状在经期后消失。
中医分为五种证型
按中医临床经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证论治,可分五种证型:
1.气滞血瘀
最常见的类型,患者经行不畅。初时来经量少,至流出血块后才觉得舒畅。
2.寒凝血瘀
也属常见,患者腹部冷痛,得热才可减痛,可敷热水袋。其他症状包括呕吐、舌淡,来经量少。
3.瘀热互结
较为少见,患者与寒凝血瘀者相反,经痛时越热越感疼痛,症状包括口干、轻烧、便秘、经血深色、经量多等。
4.气虚血瘀
类似寒凝血瘀的证型,多属阳气虚体质,患者会畏寒。
5.肾虚血瘀
因先天体质不足所致,兼见不孕、头晕、耳鸣、小便频密等症状。
女性应如何自保?
要防范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应从青春期来经后,注意经期与经量,当经期长短、经量多少有不正常的改变,应及早正视调理。因为致病的血瘀体质的生成,都是生活和饮食习惯、工作压力、情绪困扰等因素积累而成,越早给予治疗,越能减少子宫内膜组织在不正常位置结节,或变异成囊肿瘤。
·稳定情绪有助内生殖器官的正常运作;相反的,情绪波动会影响经期,甚至使子宫收缩加剧,增加痛经的困扰。
·经期前或中期,应避免寒食,包括日常饮食中偏寒的番茄、西芹、西洋菜等。
·如果身体机能正常,免疫机制可清除处于不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组织。如体质弱,容易积累成疾。因此月经期间,应尽量减少坐浴和进行剧烈运动,以避免增加经血逆流的机会。
情感
保健
养生
心理
保健
疾病
教育
保健
心理
保健
婴儿
幼儿
保健
生活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