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宝宝断奶和添加辅食?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如何给宝宝断奶和添加辅食,是每位初为人父母者都会碰到的实际问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仍然会看到一些年轻的父母在给孩子断奶和添加辅食的过程中,陷入这样那样的误区。


  三、无论什么食物都搅碎做成糊状用奶瓶喂。有些父母过于谨慎,给孩子吃的辅食都很精细,无论什么食物都搅碎做成糊状用奶瓶喂,以为这样更有利于营养吸收,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长期用奶瓶吃糊状食物,会使孩子的咀嚼功能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不利于其牙齿的萌出和萌出后牙齿的排列以及口咽部肌肉的锻炼。食物未经咀嚼也不会产生味觉,既勾不起孩子的食欲,也不利于味觉的发育,面颊发育同样受影响。这样,孩子会养成只吃粥和面条,不会吃饭菜的习惯,稍有疏忽,就会恶心呕吐,于是干脆不吃或者吃了也要吐渣。长期下去,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当然不会理想,还会影响大脑智力的发育。

  正确的做法是,从宝宝5个月开始,妈妈就及时、大胆地给宝宝添加粥、面、饭等食物。因为此时宝宝有强烈的对固体食物那种“口感”的要求,他们需要磨牙了。而同时,宝宝的胃肠道也做好了迎接固体食物的准备。此时,食物越是粗糙,对宝宝口腔、胃肠壁的力学刺激就越大,肠壁肌肉的推动力也就越大,也就越能练就孩子一副好肠胃。当然,给几个月的宝宝添加固体食物有时会遇到一些情况,比如吃什么就拉什么,大便中带着整块的菜叶、整瓣的橘子,成块成粒的,次数也是忽多忽少的,搞得全家心神不宁:这孩子是不是吃多了?是不是吃坏了?是不是消化不良了?于是立即改变方针。其实家长大可不必担扰,只要孩子不哭不闹,照吃照玩,食物未经消化就整个拉出来了也算正常,只是食物没有起到添加营养的作用而已,它只充当了锻炼肠胃的训练器械——运动是需要器械的,肠胃也不例外。慢慢地,宝宝就在“训练”中适应了,对吃进去的食物也能够消化、吸收,大便的性状也会好转。如果家长此时退缩了,宝宝也就失去了胃肠锻炼的最好时机,肠道的推动力及适应能力便会出现停滞,只要食物的冷热、硬度、数量略有变化,宝宝的胃肠道都会难以适应,立即闹毛病。这就是我们时常见到有些孩子不容易喂养,吃多一些不行,吃凉一些也不行,食物稍微硬一点,孩子就恶心、呕吐,不会吞咽的原因。一般3~4个月的宝宝应吃磨得很细的食物;5~6个月孩子,可吃磨得中等细的食物;6~7个月的孩子,可吃柔软的食物,因为这时,宝宝已开始用牙齿咀嚼食物;9~10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吃较粗糙的食物了。

  四、宝宝哭了,一“喂”了之。有的年轻妈妈生怕宝宝饿着了,一看到宝宝哭闹就以为宝宝饿了,赶紧给宝宝喂食,长期以来养成了宝宝无规律进食的习惯。其实宝宝哭闹并不一定是因为饿了,且食物在胃的排空时间及消化液在消化道的分泌是有规律的,如果不分时间给宝宝进食,必然加重消化道负担,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五、为刺激宝宝食欲,特意添加调味料。幼儿口味较淡,约是大人的三分之一,因此,不要以大人的口味为依据,一些口味较重的食品如豆豉、辣豆瓣酱、咖喱等尽量少给孩子吃。替宝宝制作辅食或选择点心时,含添加物的香肠、腊肉、火腿等,以及含人工色素的零食,最好不要给宝宝吃。过多的调味料含盐分高,会增加宝宝肾脏的负担,也会使宝宝习惯重口味,成人后可能因长期摄取过高盐份,致面临高血压、肾脏病的威胁。而且,重口味的食物属于刺激性的食品,吃多了会嘴馋,吃完后又想再吃别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进食过多。许多食物有鲜甜的原味,选对了原料,即使不加调味料也非常美味,宝宝一样吃得开心。

  以上都是妈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年轻的妈妈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当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请教医生。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编辑:龙碧玲 监制:周奕桦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