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中医食疗方法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内脏器与组织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同时发生的炎性病变。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内脏器与组织(包括子宫、输卵管、盆腔腹膜及盆腔结缔组织)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同时发生的炎性病变。这些炎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及附件炎等。盆腔炎多因经期盆浴或不禁房事,处理分娩、流产、阴道手术时消毒不严,以及阑尾炎的蔓延等原因所造成。

盆腔炎的3种传播途径

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或阴道内的菌群,沿黏膜面经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至卵巢及腹腔,是非妊娠、非产褥期盆腔炎的主要感染途径。

经淋巴系统蔓延:病原体经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是产缛感染、流产后感染主要感染途径。

经血液循环传播:病原体先侵入人体的其他系统,再经血液循环感染生殖器,为结合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爱心提示:

急性盆腔炎症状:下腹疼痛,发热,如病情严重,可有高热、寒颤、头痛、食欲不振等。

慢性盆腔炎症状:低热,易疲乏,病程较长时,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还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症状,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还有的患者出现月经增多和白带增多。

严把生活8细节

●经期保健记心中

勤换内裤及卫生巾,避免受风寒,不吃生冷刺激性食物,不宜过度劳累。充分休息,如果此时拼命工作,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盆腔充血,抵抗力下降,诱发盆腔炎。月经期间禁止性生活、游泳、盆浴、桑那浴,因为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机而入,造成感染。

●个人卫生别忽视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做到专人专盆,一般不必洗阴道内,也不必用热水、肥皂等清洗外阴。平日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床上用品应单独清洗晾晒,避免将致病菌传染他人。

● 瘦身无需减营养

有些女性由于担心发胖,单纯依靠不吃饭来瘦身,使机体处于极度的虚弱状态,如果不及时补充营养,就会造成抵抗力急剧下降,可能引发各种不同类型的感染,甚至盆腔炎。正确的方法是,女性在节食的同时,不妨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既满足了人体所需,又不会增加体重。

● 忙里偷闲常运动

参加各种方式的体育活动,尤其是跑步、登山等耐力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机会加强锻炼,比如骑自行车上下班,坐公交车的提前两站下车步行到单位或家,工作间隙站起来活动一下筋骨,在家边看电视边做扭腰压腿……

●亲密伴侣要固定

性伴侣的增多也会给女性健康带来了新的危机,尤其在男女双方都有多个性伴侣的情况下,女性发生盆腔炎的几率要高出几十倍。因此,严肃性态度,固定性伴侣是保证健康的基本原则。

● 坚持使用避孕套

据调查,坚持使用避孕套的女性,盆腔炎的发生率显着低于不使用避孕套的同龄女性,尤其对于性伴侣多,性关系复杂的女性而言是极为有效的方法。因此,避孕套不仅是避孕的好方式,而且也是保护女性免受盆腔炎痛苦折磨的好助手。

●妇科检查悠着做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扩大感染,引起炎症扩散。做妇科检查应到正规医院就诊。

●清淡食物保健康

平日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豆腐、赤豆、菠菜等。忌食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

爱心提示:

盆腔炎病人在饮食上有所禁忌,除了禁烟酒外,宜食的有:清淡易消化食品,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扁豆、马齿苋等;有活血理气功效的食品,如山楂、桃仁、果丹皮、橘核、橘皮、玫瑰花、金橘等;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猪肉、鸭、鹅及鹌鹑等。

中医食疗小偏方

桃仁饼

原料:桃仁20克,面粉200克,麻油30克。

制法:桃仁研成极细粉与面粉充分拌匀,加沸水l00毫升揉透后冷却,擀成长方形薄皮,涂上麻油,卷成圆筒形,用刀切成每段30克,擀成圆饼,在平底锅上烤熟即可。

食法:早晚餐随意服食,每日数次,每次2块,温开水送服。

土茯苓炖肉

原料:土茯苓50克、芡实30克、金樱子15克、石菖蒲12克,猪瘦肉100克。

制法:清水适量,慢火煲汤,加食盐调味,饮汤食肉。

食法:随每日正餐服食。

荔枝核蜜饮

原料:荔枝核30克,蜂蜜20克。

制法:荔枝核敲碎后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温热调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食法:早晚2次分服。

银花冬瓜仁蜜汤

原料:冬瓜籽仁20克,金银花20克,黄连2克,蜂蜜50克。

制法:先煎金银花,去渣取汁,用药汁煎冬瓜籽仁15分钟后,加入黄连、蜂蜜即可。

食法:每日l剂,连服1周。


本文来源: http://lady.ew86.com/a/20170610/1489543.html

责任编辑:小编009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