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内心需求 学会爱自己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较少有人明白如何爱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如何让心智更成熟,好多人甚至都分不清爱与肯定,跟同情怜悯有什么差别。

  某种言行能够反复出现,那一定有些东西,在滋养或支持它维持下去,比如当事人从中获益。获益不是单指物质上的好处,得到关注、安抚、关心、同情,都算是获益。这是案例中遭遇婚姻危机的老丁会反复向年轻姑娘诉苦的部分原因——相信他不会对着每一个人都自揭伤疤,若遇上只关注怎样直截了当解决问题的听众,多半也说不下去。所以,他有意无意地选择了阅历较少而又富有同情心的女孩子们。



了解内心需求 学会爱自己

  当今社会,能在家庭里得到足够的爱和支持,在事业上大展所长、备受重视与肯定,自己又活得健康愉快,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才算是幸福且成功。可问题是,有这等际遇的人显然不多。更多人的普遍感觉是,得到的爱与肯定都不够,心里觉得空,烦躁、易怒、苦闷、忧伤、自怜、哀叹、茫然便都容易滋生。于是,人们就会自然地去找些东西来填补。

  不过较少有人明白如何爱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如何让心智更成熟,好多人甚至都分不清爱与肯定,跟同情怜悯有什么差别。所以,人们自发采用的让自己满足的方式,常常跑偏:诉苦而求得关注同情,可以帮一个人更加沉浸在自怜中;自怜带来的自我麻醉,可以让人暂时忘却或感受不到痛苦。诉苦者本人想要被关注,好心的听众慷慨地给予怜悯和同情。内在动力加上外部强化,诉苦的行为便一而再再而三出现。

  如果只是以“我好惨,我真不幸”的受害者自居,而不能真正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那诉苦者的生活不会有实质改变。沉浸在自怜和抱怨中,不会帮人真正学会自尊自爱。内心所匮乏的爱与肯定,永远补不上。

  明白了诉苦的实质之后,就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应对。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如果耐心倾听无数抱怨并热心支招,结果却是对方并不想费力寻求成长改变,所有的热心相助只不过助长了他(她)的自怜,这对双方恐怕都得不偿失。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编辑:龙碧玲 监制:周奕桦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