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杀死了迈克尔·杰克逊?
医网摘要:每个成年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营造的结果,这在超级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身上得到验证。
最明显的是杰克逊的整容。据说他做了12次整容,而杰克逊则只承认两次,一次是做广告时被烧伤所以需要整容,一次则是整鼻子,而他之所以整鼻子,是嫌自己鼻子太大。这自然是和父亲无情嘲笑他是“大鼻子”的结果。
他最负盛名的MV是《Thriller(惊怵)》,其画面十足是恐怖片,先是反映了一个男孩和女孩谈恋爱,结果月圆夜时男孩变成了可怕的狼人,接着又是一对青年谈恋爱,男孩用唱歌取得了女孩的欢心,但不知不觉中,他们走到了墓地,男孩的歌声唤醒了墓地上所有的僵尸。看到僵尸,男孩一开始感到害怕,但接着和僵尸们一起载歌载舞,而且也成为僵尸的样子,那个可怜的女孩无论逃到哪里都会被找到……
看到这个MV,我立即联想起约瑟夫戴着面具从窗户里爬进杰克逊的房间,而这一MV的最后一幕画面就是僵尸的手击穿窗户旁边的墙壁伸进来扼住女孩的脖子。并且,这一幕画面中的“惊怵”和“无处可逃”,是杰克逊歌曲中的常见主题,在我看来,这一切都像是杰克逊童年时他与父亲冲突中感受的再现。
其实,无数艺术家通过艺术表达的重要主题,就是他们童年时令他们心碎的感受。例如一个艺术家在小时候曾看到一个人头滚落在她脚下,这令她毕生都在做噩梦,而她很多的艺术作品的画面也是在展现这一幕。
杰克逊和约瑟夫这对父子的冲突一直延续到了杰克逊死后。杰克逊的遗嘱中,似乎没有提到父亲,他留下的折合2亿美元的遗产,父亲也没有参与的份了。
杰克逊之所以整容,是因为他想抹去自己身上一切和父亲相像的影子,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他的“那面镜子”里总是不能接受自己本来相貌的原因。他整容,他戴墨镜,都有着同样的含义——不接受自己的本来相貌。甚至他患严重的白癜风,也是心想事成的结果。
不要和爸爸一样,杰克逊的这种愿望甚至延伸到了他的后代上。现在已确认,他的三个孩子都没有他的基因。可能的原因一个是他没有生育能力,另一个是他不愿意传递父亲的基因,不想在自己孩子身上看到父亲的影子。
然而,这注定徒劳,无论他怎么努力,他不仅从法律上是父亲的儿子,从相貌乃至心理上都是父亲的儿子。法律和相貌自必不说,心理上他也无处可逃。他的《Thriller》,可以理解为,他发现,当面对心爱的女人时,他也变成了僵尸——也即父亲那样的人。
梦断“乌有之乡”
杰克逊说,他爱第一任妻子、猫王女儿丽莎·普雷斯利,但丽莎在接受采访时则说,她与杰克逊的夫妻生活让她感到非常无助,“我就像一台毫无感情的机器任人摆布。”
许多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上做到了出类拔萃甚至站在了世界巅峰,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上却非常幼稚,以至于无法拥有一个稳定而高质量的亲密关系,这也像是杰克逊的写照。
没有稳定而高质量的亲密关系,这令杰克逊难从成人那里寻觅到安全、温暖和爱,而他则将这些期望都投入到了另一个地方——他的儿童乐园“乌有乡(Neverland)”。
“乌有乡”是欧美童话人物彼得·潘(别名“小飞侠”)生活的地方,彼得·潘从很多地方抢了一些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他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只有游戏和欢乐的乐园,而且永远不会长大。彼得·潘是很多西方男人的梦想,杰克逊尤甚,他在整容时便将自己的鼻子整成了彼得·潘的样子——小巧而且上翘。
杰克逊认为,他最大的痛苦是早早成名而失去了童年,所以他花重金打造这个“乌有乡”,这个占地约1093万平方米的别墅区在1988年始建时就花去他2200万美元。2006年,迈克尔已经濒临破产,可他还是举债400万美元来完善“乌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