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调教不听话的4种经期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大多数经期出现的异常症状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有条件,你最好到医院做一些简单的检查。

  女人经常会向医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为什么自己的生理期不像时钟那么准时呢?出现什么症状应该去看医生呢?另外,人为地停止行经安全吗?

  首先,让我们正视现实。女性度过生理期的确不是件轻松自在的事,有时甚至会恨之入骨。尽管如此,只有在“老朋友”如期到访的时候,我们才能安心地松一口气。很多女性都将行经情况作为判断身体健康与否的外在标准。

  但是如果行经期间出现流量过多、持续时间过长、疼痛或者非经期内出血,是否就意味着身体健康出现异常呢?专家认为,大多数经期出现的异常症状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有条件,你最好到医院做一些简单的检查,一方面可以减轻经期的不适症状,另一方面可以排除患恶性肿瘤如子宫癌的可能性。

  流量过多:非正常大量出血

  可能原因:子宫肌瘤——一种生长在子宫壁上的良性增生,在女性中非常常见。大约每四位女性中就有一位子宫肌瘤患者,而肿瘤的体积小至豌豆大至西瓜不等。有时,由于某种未明原因,女性在30多岁或刚刚进入40岁的时候,会经历一两年行经流量过多的过程,然后不需任何治疗便可自行恢复到原来正常的流量。另外,女性在进入更年期之前,由于荷尔蒙分泌异常,也可能引起月经流量过多。

  就医时机:正常的月经量一般为30~50ml左右,超出80ml叫月经过多。如果行经期间你需要每一两个小时就更换一次卫生巾或卫生棉条,那么你最好尽快去看医生。某些通过控制荷尔蒙来达到避孕目的的药品,如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可以帮助你减少流量。如果是子宫肌瘤造成的行经过量,则可通过简单的子宫内膜切除术来解决。如果以上这些处理方法不见效,医生可能会建议你手术将子宫肌瘤彻底切除。

$SplitPage$



 经期过长:行经不断或结束不彻底

  可能原因:一般情况下,女性生理期应该为3至7天,但是偶尔也可能延长。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卵巢未排卵的情况下,快要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最容易出现这种症状。专家指出,如果女性未正常排卵,体内就无法产生足量的黄体酮以使女性在正常的时间内结束行经。其它的原因包括感染和甲状腺素分泌不足。

  就医时机:如果你连续三个生理期行经时间都超过一周,你就应该去看医生。如果是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的问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药物治疗。

  行经周期过短或次数过于频繁

  可能原因: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也可能缩短女性行经时间,继而引起行经次数过于频繁。一般来说,正常的行经周期在23天至35天之间,21天也属于正常范围。超过45岁的女性出现这种问题通常是由于更年期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体内促卵泡激素荷尔蒙的分泌量会随之增加,从而阻碍卵子的正常排放。在这种情况下,卵巢就会提前排卵,缩短女性生理周期。

  就医时机:当你的生理周期少于21天时,应考虑及时就医。含有荷尔蒙成分的计生药品,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有助于间隔行经时间或减少月经流量,帮你减轻生理周期过于频繁的困扰。同时,甲状腺药品也可以帮助你减轻症状。

$SplitPage$



行经时有时断:生理周期不规律

  可能原因:压力过大、减肥、运动过量或者睡眠质量不佳都可能导致荷尔蒙分泌异常,阻止子宫内壁在非行经期间增厚并在行经时脱落,从而影响月经正常来潮。专家指出,当女性在承受较大心理或生理压力时,排卵的频率就会低于正常状态,这实际上是身体机能防止女性在身心疲惫时意外怀孕的正常生理反应。

  另外,步入更年期的女性也可能出现这类问题。而对于年轻女性来说,生理周期不规律则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综合症(PCOS)的表现。新陈代谢失衡会导致雄性激素水平上升,从而影响人体对胰岛素的正常应用。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那些追求窈窕身材的女性们,正常月经的维持需要一定比例的脂肪,过分节食会造成躯体脂肪不足。同时,部分激素在体内合成需要一定量的蛋白质,过分节食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激素合成而引起营养性闭经。节食年龄越轻受累越重且不易恢复,造成永久性损害。卵巢、子宫及其他生殖器官都会逐渐萎缩,第二性征衰退。

  此外,过分节食还会引起严重的情绪紊乱,表现为消瘦与闭经,即神经性厌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就医时机:如果连续三个生理周期未能来潮或者每两次来潮的间隔时间很长或不规律,就应该及时向医生请教。大多数情况下,你只要学会如何面对压力,无需治疗就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有时候,出现这类问题的女性需要在每月的一段时间内服用定量的激素来引起月经来潮。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服用Glucophage——一种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作用于胰岛素的药品,可以使患有PCOS的女性在六个月内恢复正常生理周期。


本文来源: http://lady.ew86.com/a/20071117/10880.html

责任编辑:文慧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