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难逃黑眼圈的原因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都说女孩不适合IT行业,很大理由就是电脑对皮肤会有很大程度的伤害,青春痘、色斑一拥而上,当然,最最可怕的是眼睛暗淡无光,还有黑眼圈!

导读:都说女孩不适合IT行业,很大理由就是电脑对皮肤会有很大程度的伤害,青春痘、色斑一拥而上,当然,最最可怕的是眼睛暗淡无光,还有黑眼圈!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员,赶快来看看如何应对黑眼圈吧!

分析黑眼圈的形成

形成原因:

1、青黑色眼圈———“作息不正常”作怪

青黑色眼圈通常发生在20岁左右,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人尤难避免,因其微血管内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量增多而氧气消耗量提高,缺氧血红素大增的结果,从外表看来,皮肤就出现暗蓝色调。由于眼睛周围较多微血管,因此睡眠不足、眼睛疲劳、压力、贫血等因素,都会造成眼周肌肤淤血及浮肿现象。

2、茶黑色眼圈———“长期日晒”搞鬼

茶黑色眼圈的成因则和年龄增长息息相关,长期日晒造成色素沉淀在眼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挥之不去的黑眼圈;另外,血液滞留造成的黑色素代谢迟缓,还有肌肤过度干燥,也都会导致茶色黑眼圈的形成。

3、眼睛浮肿———“血液循环不良”惹的祸

至于眼部浮肿和血液循环不良息息相关,因为水分和氧气在微血管内进行交换,不要的水分再连同二氧化碳被回收,这个过程称为“水分代谢”,当生活不正常导致水分回收能力下降,多于水分就会囤积在细胞内,或是当你摄取过多水分时,当运送量大于回收量,剩余水分会经由微血管渗出,以上两种情况都是眼睛浮肿的元凶。防止黑眼圈产生:过度疲倦、曝晒或本身微血管功能弱,容易引起血液循环差,导致黑眼圈,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才能对抗黑眼圈产生。临睡前一个小时内不能喝水,每天睡前在黑眼圈上贴个土豆片。

眼部急救小方案:

1.对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屏幕前的office女生来说,滴上一滴眼药水是缓解眼睛疲劳的好方法。不过要注意哦,瓶口一定不能碰触眼皮和睫毛,否则会污染药水。

2.晚睡早起的不规律作息让眼睛常常都是肿肿的,可以在临睡前将两个不锈钢的小勺放进冰箱的冷藏室,第二天早上拿出来,放在肿胀的眼睛上做2分钟的冷敷,眼睛很快就可以消肿,而且还能让眼神看起来更清澈。

3.常常出差的通勤族们注意了,飞机上的干燥环境与办公室的空调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补水的装备不可缺少。趁着飞行时间为眼部肌肤补补水,既打发了无聊时间,又能在下飞机时给别人一个容光焕发的好印象,何乐而不为?眼睛周围皮肤过于娇嫩,若不注意日常的护理,特别是涂了眼影卸妆不彻底的话,是很容易造成黑眼圈的。另外,吸烟、睡眠不足也都会让眼睛四周蒙上阴影。值得注意的是,睡觉时枕头太低也不行。

当黑眼圈出现时,不必着急烦恼,这里介绍几种消除黑眼圈的方法,不妨一试。

1.热鸡蛋按摩:鸡蛋煮熟后去壳,用毛巾包裹住,合上双眼用鸡蛋按摩眼部四周,可加快血液循环。不过注意,用后的鸡蛋恐怕是不能再吃了。

2.马铃薯片敷眼:马铃薯(长芽的不可使用)去皮洗净,切成约两厘米的厚片,外敷眼部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当然敷过的薯片也是不能再吃了。

3.苹果片敷眼:苹果洗净切片,敷上眼15分钟后用水洗净。苹果含汁量越高越好。至于用过的苹果片,当然也不能再食用。

4.泡过后压去茶汁的茶叶袋外敷。

如何减轻黑眼圈

失眠、疲累、身体差,都会影响血液循环,不能把血红色素输送到血管,黑色素沉淀,形成黑眼圈。要纾缓黑眼圈,可以无名指在眼部四周点压,加速血液循环。

轻柔卸眼妆

不少人涂上睫毛液、眼影来美目,无疑贪靓无罪,但要懂得选用温和的眼部卸妆液,否则黑色素积聚,便加速黑眼圈和黑斑的形成。

1.保持充足的睡眠及正确的仰卧睡姿,胜过多种护理方法。

2.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勿摄入过咸的食物和刺激性过大的食物,勿过多抽烟、喝酒。

3.及时治疗所存在的慢性疾病,加强营养,适当补充维他命C、A、E。

4.穴位按摩:黑眼圈是因为血液循环不佳而造成的,穴位按摩有助于打通血脉;在眼周皮肤上涂上眼部按摩霜或眼部营养霜。用无名指按压童子廖(在眼尾处)、球后(下眼眶中外1/3处)、四白(下眼眶中内1/3处)、睛明(内眦角内上方)、鱼腰(眉正中)、迎香(鼻翼外侧),每个穴位按压3-5秒后放松,连续做10次。用中指和无名指(中指放在上眼睑,无名指放在下眼睑)轻轻地由内眦向外眦轻拉按摩,连续10次。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尖轻弹眼周,3-5圈。

5.温和热敷——热敷有助促进血液循环,用柔软的棉质毛巾浸入温热的清水中拧干后铺在上眼皮上,反复2--3次;水温不可太热,因眼睑皮肤很薄,过热敷会使皮肤松弛、起皱。

6.彻底卸装——如果你经常化妆,一定要用眼部专用的液状乳液清除眼妆,特别是眼线和睫毛液,不要让化妆品的色素渗透聚在眼皮里,否则眼睛看起来像捆了一个黑圈,平时应使用眼部专用化妆品,不可以面部化妆品代替。


本文来源: http://lady.ew86.com/a/20100317/22191.html

责任编辑:lwx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