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你是一个过于敏感的人吗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6/5/20 来源:39健康网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 常言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敏感的人大多心细,太在意别人的眼光看法,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因为敏感,常常会产生臆想、怀疑、害怕的情绪,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被迫害妄想症、神经质的症状。看看生活中,你是过于敏感的人呢?
1、你平生第一次堕入爱河,视情侣为心中神圣的偶像。有一天,忽然发现他(她)竟做出十分庸俗的事,你会感到幻想的破灭,并坚决地抛弃恋人吗?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2、你是否宣称自己厌恶飞长流短的长舌妇,不久却从你哪儿传播出关于某人的毫无根据的谣言呢?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3、别人指出你事情处理不妥,你是否会找一串理由加以申辩?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4、你哪怕与最好的朋友辩论时,也始终认为自己是无疑的正确观点持有者,对方不过是“歪理也要缠三分”,是吗?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5、你是否喜欢向别人不厌其烦地详细叙述你遭遇到的一件小事情?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6、乘坐地铁时,与一个陌生人同座,你看到她用手背触了一下鼻尖,你会疑心她在嫌弃你的气味吗?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7、同事们议论一个不在场的熟人,你把你所了解的他的遭遇大加渲染了一番。但事后颇感有愧,于是再见到他时便着意表现你对他的好感,是这样吗?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8、老同学聚在一起聊天,你发表了一番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一个与你深交的同学对你的宏论颇不以为然,随口说,这都是外行话,你当时不露声色,回去以后就决定与他断交,会这样吗?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9、你叙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给大家听,大家觉得有点难以置信,一笑了之。这时你会继续举出一系列的证据务必要大家相信那是真实的吗?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10、你的一位朋友平日与你过从甚密,但因意志薄弱,做了件对你不太忠实的事。你是否会毫不容忍、声色俱厉地指责他的过失,表现你的憎恶情绪吗?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11、你为别人提供服务或帮助,是否常常怨人家对你酬谢菲薄?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12、一次你在街上碰到一位同事与人且谈且行。你隔着一段距离朝他热情地打招呼,他没有马上作出反应,你是不是会想“他为何这般当众羞辱我,难道我得罪他了吗?可恶。”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13、你是否为证明你的社会地位丝毫不差于人,而在服饰、娱乐等方面的花销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14、你坐在客厅读报,忽然发现从窗户射进的一束光中无数小灰尘在上下飞舞,你是否马上感到呼吸有障碍,移到远离光束的地方?
A 是的
B 两者之间
C 不是的
答案:
1、 A 8分 B 5分 C 3分
2、 A 8分 B 5分 C 3分
3、 A 8分 B 5分 C 3分
4、 A 8分 B 5分 C 3分
5、 A 8分 B 5分 C 3分
6、 A 8分 B 5分 C 3分
7、 A 8分 B 5分 C 3分
8、 A 8分 B 5分 C 3分
9、 A 8分 B 5分 C 3分
10、 A 8分 B 5分 C 3分
11、 A 8分 B 5分 C 3分
12、 A 8分 B 5分 C 3分
13、 A 8分 B 5分 C 3分
14、 A 8分 B 5分 C 3分
请将各选项的分数累加,即为最终得分,下面是不同分数对应的测试结果:
1、(112分至120分)过分敏感者
你神经异常敏锐,感受性又很强,他人的亲切和恩情,或外界的冷酷,都会在你的心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目睹黑暗与残酷,同等情况的你比别人受到的打击要强烈的多,你的反应也因此异乎寻常的激烈。你与人相处很辛苦,你将他人一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言行看作不利于己的动作,经常处于紧张的警戒中,这会引起周围人对你的厌倦和反感,因为你使所有人感到紧张。如果你不设法改善,恐怕就真的要“有不利于己”了。
2、(56分至111分)敏感性中等者
比起“过敏”者,你受伤害的机会少多了,你的戒备心理也小多了,不过你仍高于一般人的敏感程度;有时,你偶尔会显示一丝神经质。不要紧,学会漠视一些东西,情况会好起来。
3、(0分至55分)敏感程度较轻者
也许是造化的公理使然,敏锐的感受力与你无缘,同时也替你屏蔽了世间的苦难与伤害,你比他人可能活得更幸福。
你的敏感分值是多少分呢?如果你神经异常敏锐,感受性又很强,别人对你的好你会感动万分,对你的坏你也是刻骨铭心,那么你是过分敏感者;如果你偶尔会显示一丝神经质,是中度敏感者,那你要学会漠视一些东西;如果你是轻度敏感者,也好,你屏蔽了世间的苦难与伤害,你会活得比较自在。
本文来源: http://lady.ew86.com/a/20160520/1311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