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其实不是吃出来的哦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6/6/2 来源:寻医问药网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如果跟人说“你有慢性病”,一定会遭人白眼。但如果你和她说觉得她很瘦,她一定会反驳你说她还很胖。事实上,肥胖,就是种慢性病。
所以,在减肥这件事上,光靠饿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它有可能会把你打造成易胖体质,变得容易生病。只有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辅以适量的体育运动,才能保持健康体重。美味可以有,但要适量,你可以做个健康的“吃货”。
心理性肥胖也是杀手
美国黑人妇女的肥胖发病率比白人中产阶级妇女高2~3倍,这是由于收入少、社会地位不稳定等心理因素,使他们多食,爱吃甜食而发胖。在原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著名心理学专家李子勋看来,肥胖与心理因素有重要关系。
心理性肥胖
实际上,人类的心理性肥胖自古便有“传承”。李子勋说,古人谋食不易,在长期的饥饿之后,一旦获得食物,就尽量填饱肚子,作为储备。即使食物丰富的今天,这种“多吃储备”的文化倾向也仍然存在于潜意识中。因此,从心理角度来看,节食乃是一种勉强的、理性的、违反本性的自我限制。
“鸭梨山大”真的会胖
李子勋认为,人们在压力过大时对食物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在长期的压力下,有多种原因导致了人们对食物的欲望。第一是生活饮食不规律,吃饭时间不固定,人就会暴饮暴食。第二是焦虑失眠或大量饮用咖啡,均可促进食欲。第三是缺乏运动和锻炼,第四是进食美味食物带来的愉悦感可以缓解压力,这就使一些人采用吃东西的方式来宣泄压力,甚至过度依赖食物,最终导致肥胖。
换而言之,任何食物并无好坏之分,适度的食用才是关键,将致胖的原因单一归咎于汽水、蛋糕等并不科学。可以这样说,压力可能会影响代谢和摄食行为,从而促进肥胖的发生和发展。事实上,心理压力、工作压力与睡眠的减少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来源: http://lady.ew86.com/a/20160602/132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