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不同血型吃不同食物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0/12/6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A血型的人不能吃肉;冬天要多吃黑色食物;鸡蛋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每天吃早餐是健康的大敌;减肥需要每天早晨吃香蕉……这些说法你听说过吗?喝牛奶还是喝豆浆?饭前吃水果还是饭后吃水果?你相信谁的观点?
食品消费的种类常常是研究者为两个阶层划界的起点。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社会阶层的降低,人们在牛奶、肉,特别是水果等食品上的消费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面包和土豆的消费量则有所上升。收入差距导致的购买力差异,是这个逻辑关系的论据。
不过另一件事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即与中产阶级人士相比,身处贫民阶层的人们普遍不愿尝试他们不熟悉的食品。
美国著名营养师、社会心理学家艾琳·萨特解释道,害怕浪费是贫民阶层较少尝试新食品的心理文化原因——那些家庭的父母不去购买新的食物品种,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可能不喜欢,并因此糟蹋了那些并不便宜的东西。
味觉的阶层差别
贫民家庭的孩子喜欢哪些食品?西方国家的事实证明是那些带有人类天生偏好口味的东西,比如保罗·福塞尔在《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位》中反复证明的甜食。
“有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把社会上层和底层划分得清清楚楚,那就是饮料的甜度”,福塞尔的意思是,阶层较低的人更爱甜味。
很明显,偏爱甜食的贫民们表现出了人类在味觉上的率真天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频繁的率真之举很可能暗示着缺少教育和自制力,而这是中产阶级所不能容忍的评价。
实际上,在多数社会学家看来,除了“天性”,人们的口味偏好还与自身的饮食经验,以及态度、信仰和期待有关。这意味着对某种口味的喜爱是可以经后天塑造形成的,而塑造过程所需的知识、经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则正是中产阶级人士节制甜食及一切迎合人类本性需求的口味时有意无意展示出的身份特征。
更令中产阶级人士受用的理论来自休谟。套用休谟对审美趣味的解释可以认为,接受甚至喜爱苦或酸涩并不意味着比喜爱甜食高出一筹,但却使人得以享受“被培植的快感”,从而成为“趣味敏感”者。
“并非人人都是趣味敏感的人,尽管如果幸运的话,所有的人都有可能通过教育和实践成为这样的人”,卡罗琳·考斯梅尔在《味觉》一书中这样说。
本文来源: http://lady.ew86.com/a/20101206/33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