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养生注意十大要点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0/3/19 来源:老中医养生网养生频道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合理使用补泻之法,以平衡阴阳,调理脏腑,补益气血,使人体正气充盛,抵抗外邪,或祛邪外出,此即“扶正祛邪”之意。

(十)注意配伍,相得益彰

应用养生抗衰药物,除应根据不同的症候选择相应的药物外,还应充分重视人体气、血、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的气血阴阳能相互滋生,相互促进,而在病理状态下,又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临床上气血阴阳单一虚弱症候并不多见,往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并虚。而单味养生抗衰药的滋补效果毕竟也有限,如人参和黄芪,都是性味甘温,都有补气的作用。但黄芪有较强的补气固表作用,祖国医学称其能补卫气,而人参却没有这种功效,两者相配后黄芪就能弥补人参的不足,其补气作用更强,补气范围更广。另外,对于正气衰弱程度重者,单味药的作用范围毕竟有限,常嫌力量不济,对于复杂症候不能全面照顾,如养阴药龟板和生地两味补阴药,是肝肾阴虚的对症良药。但由于阴虚多兼有虚火,单纯滋阴而不加清火药,则虚火又要伤阴,所以加配清虚火的知母、黄柏,便能提高滋阴的功效。可见,对于中老年人养生抗衰,较少使用单药,常两种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才能相得益彰,收到应有的补益效果。分述如下:

气虚和阳虚:气属于阳,气虚可导致阳虚,阳虚者也往往伴有气虚。故用补阳药治疗阳虚症,常辅以补气药;气虚与阳虚并见者,则宜补气药和补阳药同用。

气虚和血虚:“血之与气,异名同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为血帅。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则可导致血虚;血虚生化无源,无以化气,“血为气母”,也可造成气虚。所以,治疗血虚证时,常选用补血药的同时,配伍补气药,使“气旺生血”,如“当归补血汤”之重用黄芪;治疗气虚证,应以补气为主,兼顾补血养血,以使“血足气生”。如“补中益气汤”之配用当归;但临床治疗气虚证时,一般注重补气,加入补血药则应慎重,以防补血药滋腻滞气之弊。至于气血双亏者,自当补气与补血同用,以达气血双补的目的。

气虚与阴虚:劳伤过度,久病失养而耗损元气者,皆属气虚;人体阴精或津液发生亏虚,谓之阴虚。热病后期多呈气阴两虚;久病不愈,耗伤气阴,亦可导致气阴两虚。阳虚之证长期过服温燥之品如鹿茸、淫羊藿等,可能因气阴被劫,阳虚变为气阴两虚或阴虚火旺之证。所以,补气药与补阴药配合使用是治疗气阴两虚的常用方法。

阴虚与血虚:血属于阴,血虚与阴虚表示机体精血津液的不足、人体脏腑百脉失养的病理状态。血虚阴亏的病证,当以补血药与滋阴药并用。常用药物有生地、熟地、玄参、麦冬、沙参、石斛、山茱臾、女贞子、桑椹子等。

阴虚与阳虚:阴和阳在病理变化中,关系非常密切。阳化气,阴成型。阴虚则生化无力,可引起阴虚;而阴精亏损,生化无源,无以化气,久必阳虚。一方面的虚损,往往可导致对方的失衡。如肾阴虚日久,可累及肾阳;肾阳虚日久,也可累及肾阴。此谓“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因此,治疗上,应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视各自虚损的程度,或以养阴(阳)为主,佐以补阳(阴),或阴阳双补,两者兼顾。在用补阳药治疗阳虚证的同时,适当佐用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并可抑制补阳药之峻补,即谓“阴中求阳”;同理,在用补阴治疗阴虚证的同时,也可适当辅以补气、补阳,使阴根于阳,阳有所化,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即所谓?“阳中求阴”。正如《景岳全书》所说,“此为阴阳相济之妙用也。”。

当然,补阴药与补阳药在药性上有寒、热、温、凉之分,在实际运用时,还要注意正确把握适应证,不宜者就尽量避免使用,如用温补的补阳药治疗虚寒性的阳虚证时,如再药用甘寒,则是雪上加霜,更伤阳气;反之,用补阴药之清补,亦不宜配伍温燥之性强、容易伤津耗阴的补阳药物,以免更伤其阴津和助热。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日久不愈,都可以造成阴阳俱虚,此时应补阴药和补阳药同用。~。总之,使用养生抗衰药物要配伍确当,使之相须相使,相辅相成。这不但能提高治疗效果,相得益彰,而日环能控制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


本文来源: http://lady.ew86.com/a/20100319/22239.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lwx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